實踐教學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教學 > 實踐教學 > 正文

《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課程标準

發布日期:2021-08-20 作者: 來源: 點擊:

《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課程标準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課程基本信息

課程編号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别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考核方式

适用

專業

開課單位

BS150360

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

實踐教學環節

32

2

1-4

調查報告

全校所有本科專業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

二、課程性質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五門課程。《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在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相關理論課程基礎上的綜合實踐。

三、課程基本理念

《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遵循“理論—實踐—理論—實踐(循環往複)”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為主線,在學習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着力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理論知識認識、分析并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問題等的能力。通過社會調研等形式,培養學生同人民群衆的感情,增強學生的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對國家政策、制度的認同度,提高學生宣傳政策的主動性和落實政策的自覺性。

四、課程的設計思路

遵循“理論—實踐—理論—實踐(循環往複)”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為主線,以理論知識運用、綜合能力提高、增進群衆感情、增強責任擔當為基本原則,以社會調研為主要任務,以任務驅動、自主學習、調查體驗等為主要教法、學法,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知識運用能力、文字表達與撰寫能力等。

本課程學分為2分,總學時為32學時,1-4學期以分散方式進行,考核方式是調查報告。學生個人閱讀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并撰寫讀書心得,占課程成績的30%;學生調研小組完成《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教學調研報告等,占課程成績的70%。

第二部分 課程目标

一、總體目标

1.引導學生加深對思政課理論教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客觀和辯證地認識國情和社會,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曆史、現狀和未來,增強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信念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引導學生培養和鍛煉獨立和嚴謹的思維和能力,更好更快地适應社會,以積極的心态面對工作和生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具體目标

(一)知識與方法

1.在系統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加深對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問題的認識。

2.掌握基本的調研方法,如查閱曆史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座談會法、實地觀察法、走訪請教法、蹲點調查法等。

3.學會調研報告的撰寫方法。

(二)技能與能力

1.熟悉并掌握與社會各領域、各層次陌生人溝通交流并獲取一手材料的技能。

2.熟悉并掌握自主管理團隊及團隊工作的技能。

3.訓練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工作、創造性工作的能力。

4.提高學生相關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

5.提高學生文字表達與撰寫能力。

(三)情感與态度

1.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社會公德,培養學生與人民群衆的感情,增強學生的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增強學生對國家政策、制度的認同度,提高學生宣傳政策的主動性和落實政策的自覺性。

3.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基層的現狀,提高未來參加工作的适應性。

第三部分 内容标準

一、課程結構

序号

章節/單元/任務名稱

實驗/實踐類型

組織形式

教學場地

學時分配

備注

1

基地考察

考察+班級公開宣講

代表集中考察+個别化自主學習+班級學習

校内/外

8學時

學生代表參加,班級宣講

2

閱讀心得

讀書心得

個别化自主學習

校内

4學時


3

調查研究

小組調研+調研報告等系列材料

集中培訓+個别化自主學習+小組學習+小組調研

校内/外

20學時


二、具體内容和标準

序号

章節/單元/項目/任務名稱

主要内容

内容标準

教學建議與說明

1

基地考察

學生代表考察校級實踐教學基地和思政部實踐教學基地

認真參觀考察并完成一篇字數不少于1500字的考察報告,同時在所在班級組織公開宣講一次


2

閱讀心得

學生閱讀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并撰寫讀書心得

撰寫一篇字數不少于2000字的讀書心得


3

調查研究

思政實踐課教學社會調查研究小組,運用所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并聯系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熱點和難點等實際問題,撰寫調研報告

完成《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教學調研項目申報書、《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教學學生手冊(含調研報告,字數不少于3000字)及《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教學調研報告項目登記表等


第四部分 課程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一)課程組織形式

根據課程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特點,在實施教學時,應從實際教學效果出發,相應地采用以下教學組織形式:

1.個别化自主學習;

2.小組學習、協作學習;

(1)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參加調查研究,每組以5人為宜,最多不超過6人,其中含組長1人。

(2)各小組學生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結合課程理論内容,結合自身學科專業特點,結合學習、生活實際情況,在教學調研指南範圍内選題。小組成員要明确分工、合作完成社會調查及調研報告等上交材料。

3.集中學習。

(二)教學模式、策略和方法

教學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模式,整個教學過程要充分體現指導性、針對性、自主性及應用性,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督促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和創造性,通過任務驅動、問題探讨,引導學生學會并掌握查閱資料及開展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法,增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采取的教法學法有講授法、讨論法、參觀法、調查法、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法等。

(三)教學媒體手段

教學手段是教學活動中師生互相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本課程可采用的教學手段有兩類:

1.傳統手段;

2.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四)學生學習準備

《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在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相關理論課程基礎上的綜合實踐,是學生在實踐中對相關專業知識的理解與具體應用。

二、實驗(實踐)條件建議

本課程所需的基本實踐條件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硬件條件包括校外的實踐教學基地(校級基地李大钊紀念館、北戴河集發農業觀光園、遼沈戰役紀念館及部級基地望峪山莊、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動舊址等)和校内的教室(多媒體設備)、圖書館等,軟件條件包括教學師資(主要是校内指導教師)、相關網站等。

三、評價建議

(一)考核方式

本課程的考試成績由兩部分構成,學生個人閱讀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并撰寫讀書心得,占課程成績的30%;學生調研小組完成《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教學調研報告等,占課程成績的70%。

(二)評價辦法

本課程主要采用過程性考查與調研報告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考核評價内容包括閱讀心得、遵守紀律、服從安排、小組調研表現情況及調研報告材料等。教師主要通過集中指導的出勤情況及需要提交的各種材料等對學生進行評價。具體考核評價要求如下:

考核内容及占比

要 求

考核形式

閱讀心得(30%)

手寫,字數不少于2000字

書面

調查研究(70%)

小組調研、撰寫調研報告(調研報告,字數不少于3000字)等

書面+實地調查(附記錄及相關佐證材料)

四、教材選擇與編寫建議

(一)教材、指導書選擇

[1]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5年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本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015年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本書編寫組.中國近代史綱要(2015年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本書編寫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5年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二)參考書籍、期刊

[1]【德】馬克思,【德】恩格斯.共産黨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德】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德】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德】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德】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德】馬克思.資本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德】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9]【德】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德】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1]【德】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2]【蘇】列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13]【蘇】列甯.國家與革命.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4]毛澤東.實踐論.《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毛澤東.矛盾論.《毛澤東選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五、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建議:

在學生已經掌握相關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思政移動小課堂、校内文化活動、志願服務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提高學生對相關專業知識的理解與具體運用能力。

(一)思政移動小課堂。将傳統思政課堂搬到農村、社區、學校、社區、部隊等單位,改教師講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的講、唱、舞、演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同時邀請相關單位人員共同參與,用群衆喜聞樂見的靈活形式,結合所學專業知識,宣講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服務廣大普通百姓。

(二)校内文化活動。具體包括:拍攝微電影微思政課微廣告、制作宣傳畫、繪制公益廣告、手抄曆史小報、新聞采訪及熱點難點問題大家說等形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由選題、自主活動、自我評價。

(三)志願服務活動。具體包括:衛生打掃、秩序維護、慰問演出等。通過服務師生、服務身邊群衆,培養學生與群衆的感情,增強學生的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四)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學校寒暑假集中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将課程調研與集中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增強社會實踐活動的廣度和深度,提高課程調研的實際效果。

六、負責人

1.執筆人:吳向宇

2.審核人:闫連朵

3.完成時間:2017.12.1


Baidu
sogou